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历史上的九鼎 (第1/4页)
九鼎,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,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,象征九州。商代时,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,曾有严格的规定:士用一鼎或三鼎,大夫用五鼎,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,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。因此,‘鼎’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,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。据说,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。但到秦始皇灭六国,统一天下时,九鼎已不知下落。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,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,曾派人潜水打捞,结果徒劳无功。 也有史学家认为,九鼎并非是九个,而是只有一个,因为代表九州,也叫九州鼎,简称九鼎。 词语释义 1、相传夏禹铸九鼎,象征九州,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。 战国时, 秦楚皆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。 周显王时,九鼎没於泗水彭城下。 唐 武后、宋徽宗也曾铸九鼎。《史记?封禅书》:“ 禹收九牧之金,铸九鼎。皆尝亨鬺上帝鬼神。遭圣则兴,鼎迁于夏商 。 周德衰, 宋之社亡,鼎乃沦没,伏而不见。”后亦以九鼎借指国柄。 南朝 宋 谢瞻 《张子房诗》:“力政吞九鼎,苛慝暴三殇。” 宋 杨万里 《读严子陵传》诗:“早遣 阿瞒 移九鼎,人间何处有 严陵 。” 清龚自珍 《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》:“诸经有《法华》,王者之有九鼎,家业之有总帐簿也。” 2、喻分量重。《史记?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 毛先生一至楚 ,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。” 司马贞索隐:“言毛遂至楚 ,使赵重於九鼎大吕,言为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